西部城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定位与路径选择

来源:李布      发布时间: 2019-01-31 16:50:20     浏览次数:8716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研经济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李布


主要内容:

西部城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面临的问题,未来定位,发展路径,西部城区高质量发展重要性,提升呼和浩特城市能级的必然选择,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有力途径,优化城市布局的战略需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举措。


图片4.png


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条件较差


图片5.png



经济实力下滑

图片6.png



东西部城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差距在拉大

图片7.png



西部城区商业集聚功能强于东部地区

图片8.png


一般公共预算收相对差距在拉大


图片9.png


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竞争力有所提升

•汇集一半的企业研发中心,具备较强的科技创新后劲

•汽车、家具建材行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效应,食品加工、电力能源、石油化工、生物医药、光伏材料、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也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和成长性,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内涵式发展特征日益显现

•金川工业园拥有9家高新技术企业、70家服务业企业,处于各园区前列;金山开发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累计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自治区级民营科技企业6家,引进具有发展前景的创新型科技项目31个,金山高新区众创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级众创空间。


生态治理有序推进,生态效益、景观效果初见成效

•2013—2017年土默特左旗完成绿化造林8.1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40万亩,完成金山开发区32家企业燃煤锅炉拆除改造工程,关闭“小散乱污”企业40家,取缔了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非法采矿企业17家。

•企业清洁生产、环境监管和节能减排专项治理有序开展,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京津冀协同发展、京蒙合作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互补和承接城市,呼和浩特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转移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给当地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特别是在高端人才、前沿技术和新经济新业态引入,以及先进管理理念的贯彻实施等层面,能给西部城区提供一些新的平台或突破口。


空间布局分散、开发不足,尚未形成集聚效应

•工业用地相对富余,但不少工业用地变相用于房地产项目或处于闲置状态,未能很好地开发利用。

•由于规划问题,各园区布局分散,难以形成集聚效应,产城融合不够,亟待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低碳高效”的原则,立足整个西部城区项目排布情况,科学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各功能区块的规划整合,实现产业集群化管理、一体化发展。


产业链条过短、协同能力较差,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凸显

•西部城区的五个工业园区中,金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和金川工业园发展得相对好,金山高新技术产业园拥有7家高新技术企业,约占该区域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的三分之一,金川开发区在基础设施方面达到了“九通一平”,裕隆工业园则达到“十通一平”。

•金海工业园区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主要是受基础设施老化、发展空间饱和的制约。总体上,西部城区工业园经济体量还比较小,依赖少数大企业支撑、缺乏完备的产业链,产业协同能力较差。化工、水泥等产业还处于粗放发展形态,在环保政策趋紧的大背景下,面临较大的环境保护压力。


城镇化质量较低,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滞后

•主要交通干线不成体系、断头路多,且西部和北部铁路将城市切割成大三角形,区域空间碎片化。

•分布着不少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厂,架设着高压线、变电站和天然气管道,影响城市宜居性,成为影响未来商业发展的负面因素。

•存在着连片的、大面积的农村区域,城镇化质量较低,城中村产权关系复杂,改造难度较大。同时,呼和浩特重点教育、医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城区,西部城区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



定位

图片10.png


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

•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增强能源保障能力

•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

•超前统筹建设信息基础设施


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

•促进人力资源集聚

•补齐教育资源缺口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推进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推进产业发展一体化

•夯实西部城区产业发展基础

•强化产业园区载体作用

•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持续优化产业发展营商环境


推进生态环保一体化

•系统推进沟系保护治理提升

•协同推进水资源治理与保护

•综合推进环境污染防治

•全面推进资源的节约集约清洁化利用

•大力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治理

•统筹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与修复

•协同推进生态环境监管


推进科技创新发展一体化

•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

•突出科技创新发展重点

•建设科技创新支撑平台

•优化科技创新资源布局


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版权所有:新时代智库:内蒙古新时代经济发展研究院  备案:蒙ICP备18004773号-1 公安备案号:15010202151149

技术支持: 新时代智库:内蒙古新时代经济发展研究院

邮箱:18647119888@wo.com.cn
新时代智库:内蒙古新时代经济发展研究院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