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这场疫情对经济影响深远,但会不会影响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个人认为不会产生长远影响。因为中国有着广阔的农村战略纵深,我们的经济是有弹性和农村这个助推器的。
中国历史上经历过无数次重大灾难,中华文明从未被打断,因为我们有着强大的农业文明。这种流行病也会促使我们向内看,向下看,注意根源,更多的挖掘农村潜力。
我国经济的根源是什么?没错,那就是农村经济。因此,农村经济的真正发展,有效供给的扩大,内需的激活,消费的激活,使经济能够供需两旺,中国经济才能够持久繁荣。
因此,我认为这场流行病将给我们的经济领域带来四个调整。一是从过去重点发展城市向城乡一体化发展;从过去重点发展二、三产业向第三产业一体化发展;从过去发展虚拟经济转向发展实体经济;从工业文明发展阶段到生态文明发展阶段。
同样,区域经济也是一样的,只有真正重视农村实体经济,区域经济才有可持续增长的动力。
02 食品生产方式变化
疫情告诉人们,病毒的出现是由于“吃”引起的。如果我们吃了不该吃的东西,甚至把一种生物给吃绝,自然界平衡被打破,病毒就会出来。此外,一些唯利是图、别有用心的国家或企业在种子、食品生产、食品加工等多方面唯利是图、绞尽脑汁,推广一些看似先进的技术,实际上导致人体免疫力的下降,变得更容易感染病毒。
疫情的爆发也告诉我们一个事就是,如果灾难来临,吃饭才是最重要的,当人们在家里与世隔绝时,才知道我们的大部分消费是可有可无的。大部分之前我们日常的消费其实都可以省略。
疫情过后,国家将更加重视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并将出台最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措施。切实转变分散、无序、不安全的农业生产方式和食品加工方式。我们的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以及餐饮方式都将迎来革命性的变化。
03 人们生活方式改变
在疫情下,人们发现病毒的到来,居然没有药物可以治疗,仍然必须依靠自己的免疫力来战胜病毒。多么先进的医疗设备,多么昂贵的西药治疗,在病毒面前都成了心理安慰,也只能听天由命。这说明,在病毒面前去与不去大医院可能不会有太大的不同,最好的办法还是提高自身免疫力。
如何提高免疫力?我们必须从传统的农业文明中找到答案。研究发现,农村人口的感染率远低于大城市,说明贴近土地、回归自然、食用安全的农产品、药品和食品、生活规律,加上适当的劳动等,都能提高免疫力。所有这些都是简单而传统的农村生活,因此,疫情过后,人们会明白,农村生活是成本最低、真正健康的生活方式。
因此,疫情将使人们觉醒,人口开始逆城市化流动,人们开始回归农村生活、创业、就业,这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农村面貌,甚至改变中国的产业格局,人口模式与公共服务模式。
04 三观的转变
当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时,人们才发现所有的一切都是浮云,只有健康活着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发现,破坏环境和生物链会产生严重后果,一种小小的病毒就足以击倒所有人,在疫情下,才发现只有家庭是最重要的,亲情才重要,熟人社交才重要。
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人们会尊重自然和其他生命。人们开始重视家庭和亲情。许多人敞开了心胸,改善了心态,改变了对生活的追求。许多人开始反思过去那些忙着赚钱、忽略自己、忽略家庭关系、酗酒和勾心斗角的日子。人们开始学会与自己的心灵、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05 政策取向的变化
由于推进乡村振兴可以解决许多矛盾和问题,避免危机,国家将更加重视疫情过后的乡村振兴,并将出台大量的支持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些政策将向乡村倾斜。地方政府也将更加重视乡村振兴,涌现出一大批示范县。
综上所述,这种流行病在短期内是坏事,但从长期来看未必不是好事。通过这次疫情,我们才能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顺利度过这场危机。我们的经济也可以找到根本的动力,使经济继续改善。在这场危机中,我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再次显现,强大的国家动员能力、集中精力和资源办大事的能力,在其他国家是不可能办到的;通过这场疫情,我们农业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将深深植根于人民心中,中医养生体系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生活价值观也会发生变化,回归质朴,不再浮华。
如果说2017年是乡村振兴的序幕,那么可以说中国将从2020年开始进入乡村振兴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的背景下,每个人都不能也做不到置身事外。每个人都应该适应这种趋势,做出改变,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