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心得

来源:文 / 王厚孝      发布时间: 2021-03-10 16:16:01     浏览次数:885次

image.png

王厚孝个人简介: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六届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第七届书法     

行业建设委员会委员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评审监委

全国第四届隶书展评审监审委员

内蒙古书法家协会理事

内蒙古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主任

内蒙古乌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内蒙古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

中国民盟盟员

民盟中央美术院内蒙分院副院长

乌海市民盟书画院院长


作品荣获:

全国第三届书法“兰亭奖”艺术类提名奖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提名奖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进万家全国先进个人

内蒙古自治区艺术创作“萨日纳”奖

内蒙古文化厅“群星奖”金奖

全国当代书法名家系统工程“五百强” 

中国文化部2012年“群星奖”银奖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首届“醉美草原·亮丽北疆”全区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金奖”

image.png

耕云种月      行书     138cm x 35cm     王厚孝

对于行书的学习和创作,我更加注重线条力度和点画的筋骨精神之所在。晋代卫铄《笔阵图》云:“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我认为,笔力和筋骨犹如建房之材料,先有质量上乘的材料为前提,然后才能谈得上房屋的外观造型等。因此,把握好笔力和筋骨,才能更好体现字体的风骨和精气神。

正如古人云:“字如其人”,喜欢上某种书法风格是和自身的性情密不可分的。也许是因为我生活在内蒙古,受内蒙风土人情的影响,内心不由得对博大、沉雄、朴茂、苍茫、壮美等风格有着浓厚的喜爱和崇拜!

近些年,我更加注重作品的浑厚凝重、骨力遒劲,努力追寻高古苍浑、庙堂之气的正大气象,用大量时间去学习体会颜真卿的圆润强健、篆籀之气,苏轼的藏巧于拙、气象雍容、横拓取势,米芾的沉着痛快、跌宕跳跃、自然浑洒,在临习上深思揣摩,汲取相融元素,化为己用。

image.png

我对魏碑和墓志的学习,从未间断过,书写中品味墓志那烂漫自然、意趣天成的个性特质,感受北魏造像的大刀阔斧、阳刚劲健的金石之气,在行书创作中融入魏碑笔法结体,使作品更加骨力洞达、绚烂多姿。正如陆维钊云:“碑可强其骨,帖能养其气”,作大字行书更是二者不可缺也。

image.png

书法艺术道路上的学习,我认为一定要眼高于手,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对古人经典法帖的鉴赏学习和笔法功夫的锤练,领悟古法内涵。同时,要把字外功夫作为一生的必修课,从绘画、文学、音乐等姊妹艺术中汲取营养,拓宽眼界、认识,多走进大众百姓中,感悟生活,以此使自己的作品更接地气,更加宏观地体会艺术,提高书艺境界。

image.png

image.png

版权所有:新时代智库:内蒙古新时代经济发展研究院  备案:蒙ICP备18004773号-1 公安备案号:15010202151149

技术支持: 新时代智库:内蒙古新时代经济发展研究院

邮箱:18647119888@wo.com.cn
新时代智库:内蒙古新时代经济发展研究院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