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规划局副局长 富志强
我市近几年重点实施了大青山前坡绿化和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建设、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道路交通提升改造等民生、民心工程,城市发展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治山、治气、治水、治土等污染防治工作扎实推进,群众对城市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显著提升。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正视差距。我市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城市发展新动能培育不足,实体经济支撑能力不强,教育、就业、医疗、养老、居住等方面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充分说明我们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通过“规划引领”,科学谋划、严格管控等方式来得以解决。
一、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城乡规划体系基本建立,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管理水平和能力有所提升,但与沿海发达城市的城乡规划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经认真总结我市城乡规划存在突出问题主要有:
(一) 多头规划,分头实施
城乡规划是包含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土地、水资源利用、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建设等多项内容的综合性长期政策。一般认为规划都是由城市规划编制部门组织,但城市发展规划、专项规划、重点区域城市设计等规划,分别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建委、市水务局、各区政府等部门多头组织编制。各编制部门对规划的内涵理解不同,投入人员力量不同,造成编制的成果参差不齐,规划内容不协调,规划时限不同步,规划管理有交叉,管控效率低。经批准的城乡规划由各方分头实施,实施前未组织有效的规划交底和沟通工作,造成各方对城乡规划实现意图、规划内容、规划实施要求等方面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规划实施的结果大相径庭。
(二)专项规划,专业性不强
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在各层次法定规划完善的同时,也编制了大量的专项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便民市场规划、城市中小学规划等,但专项规划对城市空间布局考虑的多,对各产业的发展和内在规律把握的少,造成专项规划不专业,难执行的困惑。
(三)城区规划多、乡村规划少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关注城市改造的规划多,如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基本实现了全城区覆盖。而近郊区、特别是远郊区乡村规划编制的少,造成乡村建设发展缺少规划指导,乡村发展落后。
二、城市发展的新情况
新的历史时期,我市面临着新机遇。一是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为我们承接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近几年,北京市将有66个园区内的20多万户企业密集外迁,涵盖文化创意、商贸物流、影视传媒以及呼叫客服等众多领域,产业层次高,就业吸纳能力强,与我市的发展定位完全相符。二是高铁开通、新机场建设,将为我市带来前所未有的区位竞争优势。新机场的建设,不仅仅是机场的搬迁和规模的扩大,将全面提升我市的航运能力和通达深度,对临空产业发展和对外开放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京呼高铁开通后,我市到北京的时间将缩短到时2小时左右,这种时空距离的缩短,将促进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资源加速集聚。三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为我们实现弯道取直、跨越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四是国家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自由贸易区等开放平台和通道建设的支持力度也在持续加大,我市有优势、有条件扩大与蒙古国、俄罗斯的务实合作,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五是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将沿黄经济带打造成为带动西部盟市、联动蒙晋陕宁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把呼包鄂城市群打造成为我区发展的火车头,这为我们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以及推进托清工业园区的大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六是李纪恒书记在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将和林格尔新区打造成为我区改革开放、转型升级的龙头和基地,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新区的支持倾斜力度,这为我们打造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进一步坚定了信心。
三、城乡规划的工作计划
(一)创新城乡规划管理体制
1、领会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首府城市战略定位,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有效治理“城市病”,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人居环境质量、人民生活品质、城市竞争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一流的和谐宜居首府,谱写北疆亮丽风景线新篇章。
2、贯彻落实新发展政策。认真学习国家及自治区主体功能区划及国家对内蒙古发展的政策要求,领会国家新时期的发展战略,找准自身发展地位和发展方向,利用自身的资源和环境优势,积极跟上东部优先发展区的发展步伐,提升城市竞争力。
3、按照国家部委改革要求,调整我市城乡规划管理结构。从空间规划角度的出发,整合相关部门事权,厘清原来部门之间不清楚的界线关系,形成事权统一、规划融合,协调一致、管控有力的规划管理机构。将增量城市发展模式变为存量土地开发模式,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与人口,更加注重城市精细化的设计与管理。
4、提升掌握应用新科技、新技术的水平。充分利用城市大数据基地的发展优势,整合全市各部门城市数据资源,建立统一数据标准,创新建立城市管理新应用,提升数字化城乡管理水平。
(二)“多规合一”,掌控空间
如何落实新时代发展要求,应从空间规划的编制来指导全市的规划工作。编制市域空间规划,梳理各类涉及空间的规划,核实各类空间管理区的范围,划定“三区三线”。以主体功能区划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为基础,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为统领,研究市域范围内的生态、农林、城镇建设空间、产业园区布局和规模,研究划定规划区内的生态红线和开发边界,研究市域范围内乡村发展战略,完成市域范围“多规合一”的基础工作,推动空间布局和利用的有序平衡,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在空间规划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我市的规划体系。
以“多规合一”为切入点,建立统一的城市空间规划体系,搭建城市统筹发展的平台。该平台更趋向行政事权,建立共同基础信息、行政管理的平台,并制定长效工作机制,完善保障机制。“多规合一”不是把各类规划简单地叠加整合集成在一张图上,而是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探索,是发展理念和行政审批方面的创新性改革。 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在市域内分层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线等,明确城乡规划控制的范围,一张蓝图干到底。
(三)创新总体规划编制,有效管控各层次规划
参照国务院已经批复的北京与上海的总体规划,公布草案的成都、广州等城市总体规划。新的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是划定城市生态保护红线、控制城市增长边界、明确城市发展定位、加强城市风貌、城市等内容。城市总体规划更加注重宏观城市的控制,将一些以往的主要内容都转由控制性规划、城市设计及专项规划来落实,要求更细,内容更全。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中要求按“多规合一”的理念来编制,整合各类空间性规划和相关规划,做到“发展目标、用地指标、空间坐标”相一致,形成城乡统筹、全域覆盖、要素叠加的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突出“量化总规”的特点,“数字总规”的特点,有效指导下层次规划的编制,狠抓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落实,使规划不走样、城市发展不变形。
(四)突出城市设计,创建城市精品
城市设计是落实城市空间形态、城市风貌的主要表现的规划方式。按照住建部提出的《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的要求,要在各层次的规划中,增加城市设计的内容,尤其是总体规划的城市空间设计,详细规划规划的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在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主要是城市形态、城市风貌、城市色彩、城市特色分区、城市文化等。详细规划的城市设计主要是重点区域的城市天际线、城市街道、城市建筑、城市景观等。城市设计将成为未来城市规划重要手段,并城市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结合,实现城市发展目标。重点加强对城市全域风貌、重点地区、历史街区等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形成独具特色的北疆风貌城市。
(五)强化专项规划的专业性
针对专业规划弱的问题,加强对各专项规划的研究和总结回顾,特别是对城市综合交通、城市生态保护、城市名城保护等专项规划加强研究、编制和管理。专项规划要从实用角度出发,远近结合,以问题为导向,以近期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抓手,以城市长远发展为目标,以节约资源为根本要求,强调规划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重各专项规划以专业部门为主体,城乡规划、国土、建设等相关部门共同参加,从城市整体出发,统一规划,合理分配城市资源,充分利用好现有城市资源,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共同有续发展。
总之,规划是即城市发展的指南、也是城市发展的刚性约束,我们有信心、有恒心,也有能力将此项工作抓好,为全市人民乃至全区人民创建一个美丽、宜人的首府。
版权所有:新时代智库:内蒙古新时代经济发展研究院
备案:蒙ICP备18004773号-1
公安备案号:15010202151149
技术支持: 新时代智库:内蒙古新时代经济发展研究院
邮箱:18647119888@wo.com.cn